高血壓 ,乃是在現代文明中普遍出現的疾病。但對於高血壓,一般民眾常常會有許多的迷思,在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廖朝崧醫師和國泰綜合醫院病檢部 曾嶔元 醫師,帶領讀者一同探討高血壓這個議題。
高血壓的發生率
在台灣高血壓的發生率相當高,在十幾年 前,現任副總統陳建仁教授曾主持國民健康調查研究,研究對象是 15 歲以上的國人,研究結果發現有 21% 左右的研究對象有高血壓,女性 發生高血壓的比例較少,大約 18%; 男性發生率相對較高,達 23.5%。換言之,在台灣,每 5 個人就有 1 個以上的人有高血壓,等於國內有超過四百五十萬的人口是暴露在高血壓的風險中。而在 2013 年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發表的 調查中顯示,在世界各國 25 歲以上的人口中, 平均有 35%~45% 都是高血壓患者,所以高血壓是大家都應該關注的問題。
台灣和 WHO 研究結果呈現的高血壓發生 率,除了研究族群的年齡不盡相同外,相信大家也會好奇,究竟人種之間的差異或是國家發展程度的不同,是否也會影響高血壓的發生 率?事實上,從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細分析結果來看,用各大洲代表不同開發程度來進行統計,如北美洲屬於開發程度較好、非洲最差,分析結果顯示非洲人高血壓比例最高,25 歲以上人口有高血壓的比例高達 46%,而高度開發的國家,如美國,比例上最少,只有 35% 左右。 得到的結論是發展程度及經濟越好的國家,高血壓的比例越低。顛覆了一般大眾的認知,以為經濟比較好的地方,社會壓力大,生活步調快,容易緊張血壓高;而非洲社會比較不緊張,血壓應該要比較低。
高血壓的診斷標準
在二十多年前收縮壓 160mmHg,舒張壓 92-95mmHg 曾是可被接受的正常範圍。 但經過多年醫學追蹤研究,目前國際間最新血壓標準為不高於收縮壓 140mmHg 以及舒張壓 90mmHg,超過這個值都稱做為高血壓,此外還可進一步分為收縮期或舒張期高血壓。但不管那一種,只要是高血壓,都應該好好控制, 應該調整生活習慣,甚至接受藥物治療。
在臨床上,常見的高血壓是收縮期高血壓還是舒張期高血壓呢?因為年長者常有舒張期血壓會偏低這個生理因素,所以年長者,特別是 65 歲以上,臨床上會以收縮期高血壓為主, 舒張壓的部分通常不高。但年輕人則相反,舒張期高血壓比例較高,不過收縮期高血壓的人 也不少,因此年輕患者的高血壓常常是兩者皆高。
由於老化會影響血管的彈性,而血管彈性這個生理因素會影響到血壓,因此最近美國建議 80 歲以上的長者以 150/90mmHg 為標準, 年輕人或不到 80 歲者則以 140/90mmHg 為標準。有些專家認為,年長者的收縮期血壓因為血管失去彈性而偏高,如果標準值定太低,有可能會因為過度治療反而產生低血壓、暈眩等副作用,對於年長者是種風險。因此國內的共識對於 80 歲以上長者的收縮壓控制標準建議是訂到 150mmHg 而不是 140mmHg,80 歲以下的人收縮壓則以 140mmHg 為標準。
高血壓的量測
由於血壓隨著身體運動會有所改變,所謂的臨床標準值低於 140/90 mmHg,指的是在日常情況下,安靜的坐著休息至少 5 分鐘以上再 來進行血壓量測得的結果,因此量血壓時機點 很重要,一定要在上述的標準狀況下量測,量得的血壓才能用來判斷是否有高血壓,以及應 不應該進行治療。
另外,有不少人在醫院量起來血壓特別高, 在家裡量都正常,像這種情形稱為:「白袍高 血壓」。患者不一定要看到醫生,有些人進到醫院血壓就上升了。因此我們建議有血壓問題 的患者,在家裡要定期定時量測血壓,建議每天早晨至少量測紀錄一次,若確診已經有高血 壓的患者,晚上可再量一次,持續紀錄,才能 知道血壓的實際變化。
控制高血壓的效果
由於血壓過高會造成心臟及血管的損傷, 所以控制血壓的目的在於避免高血壓造成心臟 及血管的傷害。至於罹患糖尿病、冠狀動脈心臟 病、慢性腎病變合併蛋白尿的患者等三類慢性病患者,由於這些人過去有心肌梗塞、冠狀動脈 病或中風相關問題,建議血壓標準要降低一些 來保護心臟跟血管,以 130/80mmHg 為原則。
若血壓過高不控制,持續飆高的血壓除了會造成心臟跟血管的傷害,也會傷害腎臟的血管。因此,高血壓的患者最後會發生心臟擴大、動脈硬化症,動脈硬化症又會造成心肌梗塞、腦中風;而腎血管損傷會造成腎臟機能喪失,甚至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 ( 洗腎 )。
維持血壓標準可以降低腦中風發生機率達 35%~40%,顯示控制血壓對於預防中風的重要性;另外,保持血壓在標準範圍內,對於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可以降低 20%~30%,血壓控 制對於心肌梗塞的預防效果較中風少,是因為除了高血壓,包括糖尿病、膽固醇過高也是導 致心肌梗塞的風險因子。控制血壓對於心臟衰竭可以降低高達 50% 的風險,因為心臟是將血 液送至全身的器官,如果血壓很高,則心臟過重的負擔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。
高血壓的控制
血壓控制的目的,主要的是要預防器官受到傷害。血壓高常常身體沒有不舒服,這樣就以為沒事是錯的。當高血壓持續多年,器官就會逐漸受傷害,一旦器官受損,造成永久性傷害,就無法回復了。所以血壓控制不是為了讓 數字漂亮,而是要防止進一步的器官受損、疾 病發生。
血壓高的人首先要在生活上做以下調適: 1. 不要吃太鹹,但不是病人飲食完全不加鹽, 人體需要有適當的鹽分。鹽分中的鈉跟血壓高是有絕對關係的,攝取越多鈉,血壓越難控制。 2. 規律運動。3. 戒菸。抽菸是一個影響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,如果有高血壓、又抽菸、又有糖尿病,五年血管損壞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, 造成心肌梗塞或是中風。以上幾點生活型態的 改變都是有助於血壓控制,但是效果並不是非常強。一旦血壓高,且做了上述三點還是無法控制,那就只好進行藥物治療了。
現在高血壓的藥物種類非常多,降血壓的 機轉各不相同,對於不同的高血壓成因以及不同年紀的高血壓病人,用藥也會有所不同。舉 例來說,年紀大者,鈣離子阻斷劑效果不錯。 而年輕人用某些藥物,如 ACEI 或是 ARB 等與腎素有關的治療藥物,對血管的保護作用比較好。